得理要饒人

2011111821:41

得理要饒人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釋德凡
◎【靜思小語】
懺悔要真誠,得理要饒人。

發揮柔軟實力,解心結
即將前往戒場受戒的七位精舍常住師父
來到臺中分會向上人告假,上人殷殷叮嚀,
在戒場一個多月,從心靈到生活都要謹慎,
受戒是要領受佛門規矩、體會高僧大德的修行方式,
卻不能「執戒」而造成他人的困擾。

「在心靈架起一張過濾網,清水入心、雜質去除。
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』,要學習別人的優點,
看見別人的缺點則自我警惕、莫傳是非,
亦不能特意攀緣;要時時調好心念。」

與大愛臺中部新聞中心同仁們談話,
上人指出,大愛臺是清流源頭,身在清泉之源,
同仁要先以清泉之水滌淨自心無明,
照顧好自己的心念。
「並非態度強勢就能領眾,剛中要柔,
具有柔和而強韌的『軟實力』,才能讓人服氣。」

上人強調,「懺悔要真誠,得理要饒人」。
「若過去待人處事聲色不佳,
要勇於發露懺悔,彼此致歉;
被得罪的一方,也要寬諒,回復過去的友愛,
團體才能夠合和互協。
反之,理直氣壯、咄咄逼人,亦是自損形象。」

眾生習氣深重,但也都有平等的清淨佛性。
上人教勉,慈濟團隊是一個立體琉璃同心圓,
大家的心要很合。
「能認同慈濟團體而投入者,都有一顆善良的心,
否則無法長久安住於此。
團體的好,是每個人的好所成就,要珍惜因緣。
原諒別人是美德,看遍世間災難無常,
應知人生無可計較,
莫在人與人之間結下難解心結。」

即將北上,上人於臺中分會與眾座談,
感嘆時間流轉不停,
勉眾把握每一分秒用心精進,莫有絲毫懈怠。
「一念動三千,剎那間起一念心,
影響可能無遠弗屆;
所以分分秒秒的心念要照顧好,不使偏邪。」

上人指出,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,
除了要感恩父母生養之恩、師長培育之恩,
也要感恩各行各業人士
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、供應生活物資;
生活在天地之間,更要敬天愛地,共聚福緣。

「每天心懷感恩,盡力為社會人群付出;
結合人人清淨虔誠的一念心,
就有淨化天地、改善社會的大力量。」

相對於許多國家遭受天災人禍的苦難,
臺灣平安有福,上人教眾要好好地珍惜這一片土地,
維持素食習慣,守護身心健康、也守護大地環境。

「世間動盪,是從人心的貪、瞋、癡引發,
貪名著利、貪財貪權。
口欲,也是人類必須調伏的貪念之一。」

上人指出,人們食肉只為口欲,
被大量集體飼養的動物,
從生至死都在非常窄小的環境中生活,
被人類強迫餵以人工飼料、藥物。
食用者即使非直接屠宰動物,
也與這些無辜生靈結下仇怨。
「要調伏心靈欲念,用感恩心看待世間萬物;
人心調和平安,天下才能祥和無災。」

洗滌心靈五毒,顯智慧
往桃園靜思堂途中,上人與幾位清修士談話,
敦囑必須清楚法脈宗門的精神與方向,
才能真正擔負重任。

「清修士『身入世、心出家』,
要修養誠正信實的心,力行慈悲喜捨——
能體貼人、關懷人,就是慈悲;
不惜辛勞地幫助人,歡喜付出
而不讓人起煩惱,就是喜捨。」

凡夫的習氣是經年累積,
即使知錯、懺悔之後,也難立即改變。
上人教示:「懺悔是要敦促自己改過,
而非總是看著別人是否改過;
習氣惡劣者有勇氣發露懺悔、向大家致歉,
大家也要心寬念純,予以寬諒,
使之有改過的時間與空間。
能夠寬諒他人,就是慈悲。」

四十多年前,臺灣民眾生活普遍清苦,
上人帶動家庭主婦「日存五毛買菜錢」,
成為「克難慈濟功德會」每個月的慈善救濟基金。
此法在四十年後,隨著全球慈濟人帶至世界各地,
帶動貧苦人付出愛心。

上人於桃園靜思堂開示,
「回歸竹筒歲月精神」
是為了讓人心更為寬廣、彰顯人人皆有平等大愛。
「所注重的並非捐款多寡,
而是啟發人人的慈悲善念,從心靈上的提升,
帶動起對生活的積極樂觀。
無分生活貧富,這一分純然想要助人的善念,
都是同樣崇高而寶貴的。」

八月份甫結束的全臺「法譬如水」經藏演繹,
投入者有高知識分子,
也有未受過學校教育的老人家,
克服各自的困難而達成使命。
上人欣見有人因此對佛教改觀,而能用以修除習氣;
許多人在一次次讀書會與排練中,
警覺過錯而由衷懺悔,促使家庭和樂;
老人家即使不識字,亦以智慧
設法記憶文句、動作,跟上團隊進度……

「凡此種種,體現『人有無限的可能』;
只要去除妄想執著、愚癡迷惑,
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智慧覺性。」

上人言,全臺慈濟人帶動社區會眾「入經藏」,
是「三根普被」,
使人人藏覆於心的清淨本性展現光芒;
無論生活環境、社會地位與教育程度,
都能從中領受法益、增進慧命道業。

「寶石需要經過打磨、切割,才能展現價值。
眾生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智慧,
只因貪著名利、沈陷於欲念,被種種煩惱覆蓋。
經由共修、懺悔,
一再洗滌心靈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
清淨智慧就能顯現。
若人人皆能以誠正信實待人、用慈悲喜捨付出,
天下即得平安祥和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