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痧,最好的自療方法
刮痧,最好的自療方法
刮痧是一項古老的中醫療法,對很多疾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。
刮痧治療疾病不用針藥,不是針對現代醫學的病因、病理進行對抗性治療,而是透過皮膚刺激,直接刮拭相關經脈、俞穴和全息穴位,間接地調節陰陽氣血與臟腑、經絡,並透過出痧宣洩體內毒素的方法,調動人體自我康復能力來治療疾病。
刮痧治療疾病種類多、範圍廣,操作方法簡便,療效迅速,而且容易學習掌握,是居家應備的自我調理和治療疾病的良方。
用刮痧進行自我治療常見病有五大特點:
1.簡便;2.安全;3.療效迅速;4.物超所值高;5.適應症範圍廣。
操作方法簡單:只需掌握人體各部位的基本刮拭操作,隨時隨地可以進行,受限少。
※安全:俗話說「是藥三分毒」,刮痧不用針藥,只需在身體的特定部位刮拭皮膚表面,就可達到改善血液循環、活血化瘀、治療疾病的效果,對身體沒有任何損傷,更不會出現由某些藥物導致的副作用。
※療效迅速:「不通則痛,通則不痛」這是中醫對疼痛病理變化認識的名言。
「不通」指經絡氣血不通暢,實踐證明,經絡氣血不通暢不僅會引起疼痛,也是眾多病症的原因。刮痧以出痧速通經脈的治療方法,可以驗證這句至理名言。
刮拭過程中隨著痧的排出,經脈瞬間通暢,疼痛及其他不適感立刻減輕,甚至消失。人們常常用立竿見影來形容刮痧的效果。
※物超所值:刮痧只需一塊小刮痧板、一小瓶刮痧膏即可,花費不過百元,療效卻很顯著。特別是對於疼痛性疾病和神經血管功能失調的病症,效果迅速,對各種急、慢性病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。而且一次投資,多次享用。
※適應症範圍廣:目前刮痧已廣泛用於治療各科常見病,凡適用於針灸、按摩、放血療法的病症均適用於刮痧療法,以血液循環瘀滯為特徵的各種病症,最適合以刮痧手法來治療,而且對某些疑難雜症也有意想不到的療效。
奧妙在於出痧和退痧
※出痧:活血化瘀,排毒解毒,疏通經絡
紅顏色的痧斑是從血液中滲出來的,痧看上去有點像瘀血,可實際上我們的身體並沒有受傷,因為出痧後,身體並沒有出現不適,反而覺得輕鬆舒適,病痛減輕。
痧是從微血管滲出的,因為微血管管腔最細小,管壁本身就具有通透性,是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進出的通道。當血液循環正常時,微血管沒有血液瘀滯,故刮痧不會出痧,只有促進血液循環、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。
在血流減緩,血液瘀滯,微循環障礙時,微血管部位瘀滯的血液中營養物質逐漸減少,代謝廢物逐漸增多。刮痧時,刮痧板的按壓力會將瘀滯的血液從微血管壁間隙擠壓到血管壁以外,微血管內的瘀滯瞬間舒緩,血流恢復正常。
因此,痧是滲到微血管外的含有毒素的血液。
刮痧只是將含有毒素的血液「分離」出了血管之外。出痧後,血管本身的彈性作用會使其瞬間收縮,所以當停止刮拭時,出痧會立即停止。
「不通則痛,痛則不通」這句話描述了疼痛的原因。現代醫學研究發現,血液循環障礙,即經脈氣血瘀滯不通,不僅引起疼痛性疾病,也是產生眾多症狀的主要原因。
出痧的奧妙就在於快速疏通經絡,改善微循環,活血化瘀,排出體內毒素,促進新陳代謝。因此對氣血不通引起的各種疾病均有治療作用。
◎退痧:啟動免疫細胞,增強免疫力
刮痧所出的痧象一天天逐漸淺淡,直至完全消散,這個過程就是痧的消退過程。
這些痧是不受肌體歡迎的「異物」,人體血液、淋巴液和組織間液中,有多種防禦因素,能對體內異物,即非正常組織、外來組織有識別能力和排除能力。
痧會很快被這些細胞識別出來,並吞噬和分解,分解物會隨汗液、呼吸、尿液等排出體外。痧消退的過程不是體內毒素以原有的形態被肌體再吸收,而是啟動了這些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,提高自身清除異物的能力,增強肌體的免疫力。
並不是每次刮痧都會出痧,有些氣血不足的虛證,或者氣虛、血虛體質者,就不容易刮拭出痧。
但是刮痧板下會感覺到疼痛或有不平順,皮下或肌肉組織間有類似砂礫、米粒、花生米、蠶豆大小,甚至更大的結節樣軟組織,或條索狀的障礙阻力,這些現象是經脈氣血失調,微循環障礙的另一種表現,被稱為陽性反應。
陽性反應的大小、形態與病變程度、病變時間以及病變範圍密切相關。
隨著不斷的刮拭,疼痛會逐漸減輕、消失,結節和砂礫會逐漸變軟、縮小甚至消散,這個過程也是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的過程。所以刮痧使這些陽性反應減輕或消失,即可以發揮暢通經脈,為細胞補充營養,恢復和增強其功能的治療作用。
◎痧象和陽性反應傳遞的資訊
痧象和陽性反應是透過刮痧這種治療手段,身體傳遞給我們的健康與疾病的資訊語言。學會辨識這些資訊語言,我們可以妥善運用刮痧來治療疾病、保健身體。
中醫看刮痧
刮痧療法根植於中國傳統醫學的沃土,幾千年來,特別是在缺醫少藥的地方廣為傳播,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。隨著醫學的進步,今天刮痧療法更加完善,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顯著的效果。讓我們用中西醫理破解其中的道理。
※疏通經絡,暢達氣血
刮痧療法刺激體表經絡穴位,疏通並啟動它,發揮經絡整體性、雙向性調控功能,不僅可以治療經絡氣血偏盛、偏衰或氣機紊亂導致的諸多疾病,還可以增強經絡所屬臟腑的功能,提高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、抗病能力、康復能力,達到既治療局部病變,又扶正祛邪,增強體質、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※清熱化瘀,調節陰陽
很多疾病與體內氣機失調,熱毒內蘊,血液瘀滯導致陰陽失衡有關,刮痧調暢氣機,使皮膚局部汗孔開泄,並透過出痧,快速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而調節陰陽,健身祛病。
西醫角度看刮痧
※鎮痛,鬆解黏連:
刮拭刺激,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,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。可以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、避免受損傷的肌肉組織纖維化。
※改善微循環,提高免疫力:
刮痧使血管擴張及局部組織的黏膜滲透性增強,淋巴循環加速,淋巴細胞的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。出痧可以改善微循環,排出代謝產物,促進新陳代謝。
退痧的過程是自體溶血現象,可以啟動肌體免疫細胞功能,肌體的防禦能力增強。
刮痧的注意事項
六大基本注意事項
1.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:
刮痧時皮膚汗孔處於開放狀態,如遇風寒之邪,邪氣會直接進入體內,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,還會引發新的疾病。刮痧後應將被刮部位覆蓋再走出室外,若是面部刮痧,半小時後方可到室外活動。
2.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:
要嚴格掌握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,並且每次刮拭時間不可過長。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,以免傷及體內正氣。需要刮拭多個全息穴區、經絡穴位時,可以交替選用,每次選刮3~4個部位即可。
3.不可只追求出痧:
刮痧時只要刮至皮膚汗孔清晰可見,無論出痧與否,都可宣洩病氣,有治療作用。血瘀之證、實證、熱證容易出痧,虛證、有些寒證、肥胖之人與服激素類藥物後均不易出痧,室溫低時也不易出痧。對於不易出痧的病症和部位,只要刮拭方法和部位正確,就有治療效果。只為了追求出痧而過分刮拭,不僅消耗正氣,還可能造成軟組織損傷。
4.刮痧後要喝1杯溫開水:
刮痧過程出痧或汗孔開放,邪氣外排,會消耗部分體內津液,刮痧後喝1杯溫開水,可補充水分,還可促進新陳代謝,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。
5.刮痧後3小時方可洗浴:
刮痧後要等皮膚毛孔閉合後,方可洗浴,以避免風寒之邪侵入體內。一般需要在3小時以後洗浴。
6.身體各部位刮痧注意事項:
刮拭要領:下面的刮拭要領,會在實際刮痧過程中幫上大忙。
刮拭角度:一般刮痧板與刮拭方向皮膚間的夾角應小於45度,在疼痛敏感的部位,最好小於15度。
按壓力:刮拭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定按壓力。這樣才能將刮拭的作用力傳導至深層組織,若只在皮膚表面摩擦,不但沒有效果,還會形成表皮水腫。根據實際體質、病情和局部解剖結構(骨骼凸起部位、皮下脂肪少的部位、大血管所在處,按壓力應適當減輕)具體區分按壓力的大小。
刮拭速度: 刮拭時要勻速、用力均勻。刮拭速度過快,用力不均勻,均會使疼痛感加重。
刮拭長度:一般以穴位為中心,總長度約8~15公分 (3~5寸),以大於穴區範圍為原則。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,可分段刮拭。
刮拭順序和方向:
一般以自然順序為序:先刮拭頭面部,身體部位先上後下,先背腰後胸腹,先軀幹後四肢,先陽經後陰經。也可以根據需要單獨選擇某個部位刮拭。
背腹部、四肢刮拭方向:自上而下刮(如肢體浮腫、靜脈曲張、內臟下垂,則從下向上刮)。
面部、肩部、胸部刮拭方向:
從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。
刮拭時間:
一般一次刮痧時間應在20~30分鐘之內,體弱者還應適當縮短時間。
刮拭時間長短應視實際情況而異:體質強壯者或刮拭速度慢時,刮拭時間可適當延長;反之,體弱者或刮拭速度快時則應短些。
刮痧治療間隔:
刮痧治療間隔也要根據被刮拭者的體質、刮痧後的恢復情況而定,同一部位以局部皮膚痧象完全消退,疲勞和觸痛感消失為準。
痧的消退一般需要5~7天,快者2~3天,慢者則需要2週左右。
文章出處:張秀勤刮痧常見病對症圖典(隨書附贈贈品:刮痧板)
作者:張秀勤
出版社:西北國際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823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