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高清的中華荷文化~上

2012091112:54

品位高清的中華荷文化~上

 

 

荷花是國人喜愛的名花,有花中君子之譽。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荷、贊荷、詠荷、畫荷,為之心神相系,夢繞魂牽。留下了浩如煙海、汗牛充棟的詩書畫文,其中不乏千古絕唱,無價墨寶,形成了源遠流長、內涵豐富的荷文化系列。

一、 花中 君子

荷為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,又名蓮花、芙蓉、芙蕖、菡萏等,更有淩波仙子之雅號。

其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內,根狀莖白色,稱作藕,橫生泥中,長而肥厚,截面多孔,富含澱粉;種子橢圓形,稱蓮子。 

藕和蓮子均可食用,富營養;葉大而圓,綠色,可代茶飲用,又是上乘包裝材料;荷花碩大,花樣繁多。

單只蓮最常見,兩朵並開者,稱並蒂蓮,三朵並開者稱品字蓮,尚有四面蓮等;花有深紅、淺紅、粉紅、淡黃、純白等多種顏色,極富觀賞性。

藕、葉、葉柄、蓮蕊、蓮房入藥,能清熱止血;蓮心入藥,能清除心火、強心降壓;蓮子入藥,能補脾止瀉、養心益腎等。可謂周身皆寶。

荷在我國古籍中也現身甚早。戰國時期,大詩人屈原對荷更是情有獨鐘。他在《離騷》中寫道:制芰荷以為衣兮,集芙蓉以為裳,與之相依相融,足見詩人對荷愛之深切。高人雅士人多愛蓮花,所以其有花中君子之譽。

中國是荷花的故鄉之一。在仰紹文化遺址中,便發現有蓮子實物。荷花在俄羅斯、朝鮮、日本、印度、越南和南亞以及大洋洲等地區均有分佈。

 

二、文化意象

荷花是我國古典文學重要題材。

唐代詩人王昌齡《採蓮曲》雲:荷葉羅裙一色裁,芙蓉向臉兩邊開。亂入池中看不見,聞歌始覺有人來。把採蓮女擷取碧池蓮花的情景,描繪成一幅動人的圖畫。

詩中所創造的荷葉與羅裙一色、荷花與人面難分的意境,令人回味無窮,心馳神往。

宋代詩人楊萬里筆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微觀體察,以及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宏觀景色,展示出荷花魅力無窮;而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興盡晚回舟,誤入藕花深處的妙筆,更將荷花與美人的邂逅描寫得輕鬆澄明,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。

荷花不僅有情有義,有色有香,更難能可貴者是其有節有操。從唐李白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的稱頌,到宋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蓮而不妖的讚美,尤其是香遠溢清,亭亭莖直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誇讚,其高尚、聖潔、祥和、寧靜、高雅、善良的形象呼之欲出,令人生敬。而觀荷賞荷,是美好的享受,更是意境的流連。

現代文學大 師朱自清 先生的著名散文《荷塘月色》,便是在朦朧月色下賞荷的感受。真是有光有影,有聲有色,聯想豐富,筆觸細膩,無疑是寫荷的美文妙筆。

荷花不僅入詩入文,同時也入聯入畫入飾。風景名勝之有荷可賞之處,多有以荷為題的佳聯。如山東濟南大明湖前薜荔樓上,有聯曰四面荷花三面枊,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海嘉定古漪園,有十分春水比簷影,百葉蓮花七裏香;南京莫愁湖有枊影綠圍三畝宅,藕花紅瘦半湖秋;蘇州拙政園有四壁荷花三面枊,半潭秋水一房山等,贊荷頌荷,詩情畫意,常常使人遊興倍增。

自古至今,畫荷名家傑作層出不窮。如宋代佚名畫家所畫《出水芙蓉圖》,明代陳志蓮《荷鴛鴦圖》,清代八大山人《墨荷圖》,今人齊白石《的秋荷》,張大千的《彩荷》,石魯的《荷趣》等名畫,以不同的藝術手法,從不同角度描繪荷花冰清玉潔、天然淡泊的氣息。

 

早在春秋時,便已有荷飾。當時鑄以荷紋的青銅器,與龍、螭等一起構成華貴紋飾,流傳至今。

傢俱、建築、衣服等也常用荷裝飾。在鄉間,至今姑娘陪嫁的箱櫃上仍繪有荷花。至於裝飾品,唐代白居易《長恨歌》中有芙蓉帳暖度春宵之句,表明當時唐玄宗的帳帷乃用荷花作為圖案。

因蓮藕的橫斷面有多條細長的藕絲彼此相接,故有成語藕斷絲連,用以比喻男女在情感方面的難以割捨。至今仍廣泛應用,涵義雋永。

 

更多精彩請點擊這裏訪問http://www.52e-mail.com

 

文字:溫柔細雨  音樂:雲水禪心

 

本文感謝 夢舟兒 Email提供

 

*此篇欲引用者可直接複製圖不必上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