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萬花筒---藉說話技巧成為一流人才

2012122707:56

職場萬花筒 - 藉說話技巧成為一流人才

 

 

職場萬花筒 藉說話技巧成為一流人才

 

一個人如果語言表達能力不足,他的能力就會被人低估。

一個知識淵博、專業能力非常強的人,即使勤奮的如一隻黃牛,如果缺乏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,那麼他成功機遇就會比別人少得很多,也往往難以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。所以說,是人才就一定要具備好口才。

 

圖/灰階

文/川北義則

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」這句英文諺語的意思是: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。」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好的對話。一場對話如果有好的起頭,之後的發展自然會很順暢。

製造好話題 成就有趣互動

「話題」絕對是關鍵,能夠在對話中「切中要點」,就是說話高手。一開始你給對方什麼樣的印象?好印象能在交談中引發更多話題,讓對話更有趣,也更有意義。

「好久不見!」

「還好嗎?」

「有幾年沒見了?」

「太太和小孩都好嗎?」

在尋常的寒暄之前,先陳述意外性的話題,以起承轉 合來說,就是由「承」切入,會讓人印象更強烈。也就是說,從記憶庫裡篩選出對方最具個人性的話題,由此開場。不論是對方最愛的摩托車、曾經招待你的伯母、 兒子、鍾愛的樂團都可以。因為這些突如其來的話題,或許會讓對方嚇一跳,但在那一瞬間,臉上也許會展露笑容。

開啟隱私記憶 讓話題更豐富

人的記憶力不容小覷,你是要開啟記憶庫,還是將它緊緊關閉,結果將大大不同。這也是充實對話的方法,就從創造「話題」開始,當然,這在工作場合也派得上用場。

某廣告代理商的業務主管曾這麼說:「我最常跟部屬 說的話就只有一句,把客戶握有決定權的那個人,所有的『隱私』都告訴我!」所謂的「隱私」,並不是會觸法的範疇,而是對方很看重的事情,也就是所謂的個人 情報。這個部分因人而異,高爾夫、釣魚之類的嗜好,或是成功的工作經歷、年輕時代的經驗、老家、學歷等等都有可能,然後將這些加入對話的開場即可。

「你連這也知道?!」當你說出這些「隱私」,想必對方會大吃一驚,對話就從感動的點進入。運用「話題」帶給對方驚喜,更能卸下他的心防,最後就能成為讓對方「還想再見面的人」。

一流人才 擁有絕佳說話方式

其實,講話只要「心八分滿」就足夠了,「已經要回家啦?」別人經常會這麼問我,即使是私下喝個小酒,我也不喜歡「沒完沒了」。面對談得來的好朋友,我也會在對方失去興趣前離開。

「不好意思,我先走了;今晚真開心,下次還要再約喔!」實際上,有時候也是會有「好想再多聊一下」的惋惜感,留下不會破壞大家氣氛的話,然後告一段落。

還有一個理由是因為這種場合一定會喝酒,若是酒量不好,必須極力避免發生「酒後胡言亂語」狀況,因為美酒喝多了會頭痛,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胃痛。

喝酒誤事 千萬別胡言亂語

日本人會冠上「因為大家喝了酒」或是「不用拘束」等理由,把酒醉時說過的話都當作沒發生過,但是說起來不可思議,往往在這種場合講過的話,「都不會當作沒發生過」。

語言是很有份量的東西,說出口的字句、聽進去的話 語都不可能完全消失,即使在記憶中被抹去了,也會沉澱在深處,影響人們深層的心理。微不足道的話語還無妨,如果喝醉的時候失言、講大話或是出言不遜,酒醒 之後一定會陷入自我嫌惡的境地,有時候還會被人家記一輩子,而且根本不記得那時候是在「因為大家在喝酒」而「不必拘束」的情境下。

欠缺深思熟慮 導致雙方有疙瘩

由於不是在心平氣和的狀況下說話,所以不得要領,因此會脫口說出唐突過分的言詞,讓聽者大受影響,「你生氣我這麼說嗎?」、「我說了什麼惹你生氣了嗎?」,彼此陷入沒有實質因果關係的檢證。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,在彼此心裡都會留下沒必要的「疙瘩」。

連平常彬彬有禮的紳士,一旦喝了酒都會變了樣, 「喝了酒就笑點很低」這種怪癖雖然很煩但還沒有大礙,還有人會「纏人」、「說教」、「出手」都很要不得。清醒的時候關係很好,喝醉反而讓彼此關係陷入危 機,真是讓人無言以對;明明知道會發生什麼狀況,還要特地等著自己在朋友面前出糗,那我也沒辦法。所以我都是盡早離席。正因為這樣,所以才要「心留八分 滿」。

心留八分滿 說話要下功夫

我都一直抱持這種立場,尤其是「不可取代」的關係越要如此,離別的時候總是留點可惜的感覺,剩下來的那「二分」,就留給分別後一個人細細咀嚼。在回家的捷運或計程車上,一邊回想今天的對話,感覺很幸福,這是最高境界。

因此,說話的時間要「心留八分滿」,才會期待下次再聚首。有節制的好對話,也會讓人心有很大的喜悅,唯有這樣,才能成就一流人才;而如何成為一流人才,當然就要從下了功夫的說話方式著手。

川北義則 1935年出生於大阪,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,任職東京運動新聞社,歷任文化部長、出版部長,於1977年創業成立Nippon Create,現在以出版製作人之姿活躍於業界,同時也以生活經濟評論家的身分執筆新聞雜誌,並舉辦演講,著有《一流人才的說話方式》等書,在超過100本著作中,多數的創作充滿多樣人生經驗的文章與人生哲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