勉具足信願-感想10
◎無量壽經,乃至十念,咸皆攝受,唯除五逆,誹謗正法者。此約平時說,非約臨終說。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,又加以邪見深重,誹謗正法,謂佛所說超凡入聖,了生脫死,及念佛往生之法,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,實無其事。由有此極大罪障,縱或有一念、十念之善根,由無極慚愧、極信仰之心,故不能往生也。觀經下下品,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。雖不說誹謗正法,而其既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,必不能不謗正法。若絕無謗法之事,何得弒阿羅漢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乎?每有作此無謗法、彼有謗法解者,亦極有理;但既不謗法,何又行三種大逆乎?是知四十八願,係約平時說;觀經下下品,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。其人恐怖,不可言宣;一聞佛名,哀求救護;了無餘念,唯有求佛救度之念。雖是乍聞乍念,然已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;心外無佛,佛外無心。故雖十念,或止一念,亦得蒙佛慈力,接引往生也。四十八願,乃約平時說;觀經下下品,乃約臨終說。由時事不同,故攝否有異;謂為衝突,則成鑿死卯子漢矣。(續)復善覺師書
●讀後感想(10);
˙無量壽經,乃至十念,咸皆攝受,唯除五逆,誹謗正法者。此約平
時說,非約臨終說。往生方式有兩種,一是平時,修淨業三福,萬
緣放下,老實念佛往生的;另一是臨終懺悔往生的,依其懺悔心、
懺悔的力量,定其往生的品位。這兩種往生方式,沒有衝突,卻有
一個共同點,就是在臨終時,都能一心一意的念佛。這是華嚴經;
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的道理。
˙觀經下下品,乃約臨終說。只要臨終頭腦清醒,有善因緣,就可以
得救。就如張善和,一生以殺牛為業,可謂殺業甚重,臨終前,地
獄相現前,見很多牛索命而來,因害怕恐懼,大喊救命,恰遇善因
緣,有僧人教其拈香,向西方大喊南無阿彌陀佛,念不到十聲,就
見到南無阿彌陀佛,用蓮花來接引往生西方。還有阿闍世王生前,
奪王位,殺父親、害母親、殺阿羅漢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,五逆
罪統統犯了,決定墮阿鼻地獄。而佛在《阿闍世王經》中說,他在
臨終時,才懺悔而得往生。阿闍世王在臨終生起,極慚愧懺悔心,
同時生起極信仰之心,念佛求往生,結果他真的往生了,而且是上
品中生。